導師有約 | 雷達信號處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分享交流會成功舉辦
(通訊員 徐青 白潔)4月24日下午,雷達信號處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在南校區舉行了本學期“導師有約”分享交流會,分享交流會由蘇洪濤教授主持,與會教師對實驗室基本情況和研究方向進行了全方位介紹和展示,博士生代表張政和分享了實驗室科研日常,展現了作為實驗室一員的歸屬感和自豪感,鼓勵本科生們堅持學習、積極探索、持續提升、實現人生理想。
多年來,雷達信號處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不斷探索黨建業務協同育人的基層黨建工作新模式,全面推動黨建和業務有機融合和相互促進,真正實現黨建引領支撐業務,業務反哺支撐黨建。
“導師有約”系列活動是雷達信號處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全面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于教育重要論述的實踐載體,是搭建師生全方位交流的創新橋梁,是延伸實驗室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新的手臂。實驗室充分發揮“課程思政”育人功能,以線上采集、線下面對面分享交流的形式,圍繞學生關心關注的各類問題精準開展分享交流。
今年是“導師有約”開展的第8年,8年的時間里,盡管活動面向的學生群體一直在變化,不變的是老師們跨校區前往與學生面對面深度溝通的模式。8年時間里,從最開始的5個老師拓展到今年的20余名老師,體現的是實驗室教師對學生的真情關愛。
分享會中,蘇洪濤教授從學科優勢出發,面向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結合實驗室人才培養的總目標,從“學科與優勢平臺”、“師資隊伍與優秀畢業生”、“研究生招生與獎助體系”、“研究生培養與國際交流”四個方面詳細介紹了實驗室情況,向大家展示了實驗室高水平科研創新成果和在雷達系統、雷達成像、目標識別、人工智能等方向做出的巨大貢獻。蘇老師說到,實驗室人才實力雄厚、梯隊合理,并始終將人才培養擺在首要位置,為國防科研單位、科技企業等源源不斷地輸送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高素質的電子信息領域領軍人才。其中4篇入選、5篇提名的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百優”成績相比同類高校的優勢明顯。
隨后,許述文教授對學院的招生政策及就業情況進行了解讀和分享,鼓勵同學們找準定位、明確方向、成就自我。水鵬朗教授補充并強調“科研無坦途,吃苦耐勞有韌性”,分享了自己身邊有科研激情、有夢想、有追求、有韌性的科研榜樣,引導學生早日樹立科研目標、培養優秀學習習慣、建立健全人格。楊明磊教授重點為同學們介紹了民用雷達及其發展方向,并提到,習總書記對科研工作者提出的“四個面向”的要求也許離我們并不遙遠,當前,民用雷達應用場景日趨普遍,率先在民用雷達方面做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就是在貫徹落實面向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和人民實際需求的要求。趙永波教授則重點介紹了實驗室相關雷達試驗系統,強調實驗室具有自主開展試驗的能力,并開發、定制了系列實驗雷達系統。趙永波教授還提到,這些試驗系統的研制同時也是在給實驗室學生提供先進的科研平臺和實踐機會。接著,杜蘭教授談到,她所在的團隊長期以來從事著雷達目標識別工作,雖然研究難度大,但是其研究意義十分重大,包含著關乎國家防御能力的重要技術。實驗室和團隊將竭力為同學們提供參與重大科研項目的機會和平臺,歡迎同學們加入團隊參與到更多的雷達課題研究中來,也鼓勵在場的本科生不畏艱辛、敢于鉆研。
博士生代表張政和從學生的角度分享了對實驗室研究方向、科研氛圍、課余生活的感悟和心得,由切身經歷出發講述了實驗室師生面向科技前沿、艱苦科研、追求卓越的事跡,同時簡單陳述了作為學生應該如何規劃未來的科研生活。
最后,與會教師針對學生現場提出的報考流程、獎助體系、科研氛圍以及研究生培養方式等方面的疑惑給出了耐心、細致、全面的解答,并鼓勵同學們努力學習、再接再厲,爭取優異的成績,積極加入雷達重點實驗室這個大家庭。
此次分享交流會為師生面對面溝通提供了橋梁,不僅加強了同學們對雷達信號處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基本情況的認識,也有助于老師了解學生們對未來學習、科研的想法和需求,為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進和培養質量提升提供了重要反饋和參考,真正做到了“答疑解惑有溫度、課程思政有效度、協同育人有力度”。